在羅技(Logitech)位于蘇州的新廠房內,輕輕走下生產線的光電觸摸型鼠標看起來特別憂郁。它們躺在桌上,USB接口連線像尾巴一樣卷曲地拖在身后。
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羅技這個計算機外圍設備制造商落戶蘇州(該城市地處華東)的1.2萬平米的工廠揭幕后,熱情奔放的意大利人、羅技總裁兼首席執(zhí)行官格里諾•德•盧卡(Guerrino De Luca)的高興之情溢于言表。
“看看這里,”他說,“你簡直難以相信2千萬美元可以建造這樣一家工廠。”
如今,德•盧卡先生不是唯一一位慶幸來到中國的IT業(yè) (信息技術)首席執(zhí)行官。
中國進入IT時代
在曾被譽為“人間天堂”的蘇州,普普通通的工業(yè)園區(qū)內到處都是工廠 ,制造的產品從母板到同軸電纜,可謂無所不包。在鄰近城市無錫,某計算機芯片合同承包商正在為上海的設計公司制造集成電路。全國共有 3億多部手機,下載鈴聲和注冊短信(SMS)服務的機會比比皆是。而且,即使是在最小的城市里,也有眾多無精打采的青少年趴在裝有寬帶的網吧計算機前,玩著虛構的角色扮演的網絡游戲。
毫無疑問,中國已邁入了信息技術時代。
私人股權公司漢鼎亞太 (H&Q Asia Pacific)的董事長徐大麟先生表示,幾年前,中國內地還必須與臺灣競爭,以吸引IT制造業(yè)的投資。“現在已毫無爭議,”徐先生說,“如果要從事制造業(yè),那么就去中國內地。”
中國所扮演的IT發(fā)電廠的嶄新角色在整個行業(yè)內激起層層漣漪。現在,即使在高端電子產品的背面看到“中國制造”的字樣也很平常。例如,過去曾由IBM的一個部門生產的Thinkpad筆記本電腦現已歸中國個人計算機制造商聯(lián)想所有。
要獲得中國這一新角色的準確資料很難,但中國的確是工業(yè)供應鏈中一個重要的部分。中國每月在電子產品上的貿易順差已從2003年的10億美元攀升至60億美元以上,而且仍在持續(xù)增長。
“如果來自中國的供貨中斷幾周的話,全球個人計算機制造業(yè)的供應鏈將會嘎然而止,”技術研究公司國際數據公司(IDC)國際事務部資深副總裁菲利浦•迪•馬席拉克(Philippe de Marcillac)說。
難以忽略的缺陷
但在所有證明中國IT業(yè)獲得成功的數據中,有兩個缺陷總是太容易被人忽略。
第一,盡管為了攀登價值階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中國電子制造業(yè)在很大程度上仍致力于相對低價值的零件生產或裝配工作。 Thinkpad可能在中國組裝,但英特爾(Intel)處理芯片和微軟(Microsoft)操作系統(tǒng)的大部分豐厚利潤仍掌握在美國手中。
第二個缺點是,到目前為止,最大的受益方仍是海外企業(yè)。以上兩個令人難以接受的事實對中國的工業(yè)規(guī)劃者來說是挑戰(zhàn),但令國際IT競爭者感到安慰,因為他們害怕中國公司距離搶奪其市場份額僅幾步之遙。
最近,瑞銀(UBS) 的經濟學家喬納森•安德森 (Jonathan Anderson)表示,中國在供應鏈中并不是取代日本、韓國和臺灣等鄰近地區(qū)在IT供應鏈中所扮演的角色,而是已成為一個連接起鄰國與國際市場的新接口。“大量的貿易數據顯示,中國電子產品的增長對其它國家來說仍看起來相對‘友好’,”安德森先生說。
事實上,將生產轉移到中國大多由外國公司自行組織,而且他們在該行業(yè)中處于支配地位。來自中國商務部的數據顯示,海外投資公司在中國2004年出口的“高新科技”產品(主要以IT產品為主)中的比重超過87%。
本土企業(yè)興起
但例外也有很多。例如,中國電信設備制造商中興和華為正與諾基亞(Nokia)、朗訊(Lucent)等國際巨頭爭奪建立最新的“第三代”移動網絡的合同。
中興和華為充分利用雇傭大批工程師的能力,而他們要求的工資僅為美國、歐洲或日本工程師的一小部分。
中興和華為還將10%或以上的收入用于研發(fā),這為他們迅速成為市場領導者奠定了基礎。
中國公司可以以較少的研發(fā)投入而聘請到更多的研究人員,中興的董事長侯為貴說, “在某些方面,這是我們的優(yōu)勢。”
但電信設備廠商卻是例外。中國公司幾乎不太愿意在研發(fā)上進行相同的投資。例如,羅技總裁德•盧卡先生指出,計算機外圍業(yè)務的本地競爭對手通常在研發(fā)上的投入不足1%,而瑞士和美國市場領導者的投資為5.5%。這意味著后者能發(fā)明新的功能,例如價格和利潤率更高的激光鼠標。
而且,中國公司對于每年從各所高校畢業(yè)的30萬名左右的工程師不具有壟斷權,F在,一大批資金雄厚的外資研發(fā)中心落戶北京、上海和二級城市,并與本地企業(yè)爭奪最優(yōu)秀的人才。
侯先生說,中興在中國研發(fā)領域的20年經驗難以匹敵,但他承認不會永遠如此。 “要確切地說很難,但在未來的三到五年中,我們的優(yōu)勢將會相對明顯,”他說。
中興和其它本地公司早在很大程度上喪失了在中國建廠的優(yōu)勢,因為外國IT制造商為降低成本而減少了外籍員工的人數,并常常從特殊的稅負減免和鼓勵投資的政策中受益。
中國公司手中潛在的王牌是快速增長的國內市場。政府法令依然舉足輕重,本地供應商的支持對于其發(fā)展仍然至關重要。但是,這些優(yōu)勢并沒許多人可能以為的那么顯著。
例如,中興的侯先生抱怨說,電信設備廠商不具有其它地方所有的國內市場保護力度。
電子工業(yè)監(jiān)管者在努力限制本地手機聽筒制造商數量上花的時間,比花在把外國競爭者拒之門外的更多。到目前為止,通過強制推行特殊標準以支持本地電子公司的努力幾乎毫無結果。
與日本或韓國成為IT強國的起步階段相比,中國市場的開放程度已遠遠超過了它們,而且進入壁壘還在降低,因為中國在2001年加入世貿組織(WTO)時曾做出相關承諾。
誰將是贏家?
“中國開放的速度之快給予本地公司發(fā)展的時間有限,”麥肯錫(McKinsey)中國區(qū)董事長歐高敦(Gordon Orr)說, “如果跨國公司能來到中國并發(fā)揮較低成本的優(yōu)勢,中國本土競爭者還能使出什么不同的高招呢?”
在一些領域內,本土企業(yè)仍具有優(yōu)勢。例如,電信服務仍受到高度保護。而且,外國網絡游戲公司不能直接進入市場,這給予本地分銷商建立大型企業(yè)和著手開發(fā)自己產品的機遇,例如在納斯達克(Nasdaq)的上市公司盛大。
然而,和中國的許多領域一樣,互聯(lián)網也深受模仿文化之苦。一旦出現好的創(chuàng)意,立即會受到新的市場進入者的模仿,從而只能使極少數人受益。即使是最優(yōu)秀的公司也可能因為本地資本市場的職能失調和缺少一個健康的風險資本體系而發(fā)展艱難。低息的銀行信貸能填補一部分缺口,但只會使一個早已搖搖欲墜的金融體系更加岌岌可危。
漢鼎亞太的董事長徐先生說,另一個需要關心的問題是中國工程師普遍缺乏創(chuàng)造力,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對機械學習的依賴造成的,即使在中國最頂尖的學符亦是如此。但他仍然堅信,中國將有能力在諸如工業(yè)設計等高價值領域內有所建樹。“中國將使自己從世界工廠的地位提升到全球的工程中心。”
中興的侯先生對此表示認同。他相信,中國擁有“智力和智慧”。 “將來,這一特質必將在全球高科技工業(yè)中發(fā)揮更為重要的作用,”他說。
認為中國的IT部門將永遠被外國企業(yè)主宰的想法肯定是愚蠢的。大批在外國企業(yè)接受培訓的管理軍團和在海外留學的理科生將成為中國未來的企業(yè)家。而且,薄弱的知識產權保護將繼續(xù)允許本地企業(yè)進入本來應向他們關閉的市場。
在未來的幾年內,中國公司在全球IT業(yè)中的地位必將日益重要;盡管大多數國際市場競爭者現在仍是贏家,但并非總會是。